歷年專案作品 田調採訪‧金獅陣-2013

台南佳里‧蚶寮塭仔內與金獅陣:緣起

2018-03-25

蚶寮屬佳里區蚶寮里,傳說本地以前為鹹水養魚池,早期居民曾經在此搭寮捕捉「蚶」這種水產動物,因此得名為蚶寮。這裡的居民以農作維生,少數經營淡水養殖業。蚶寮的帶狀林投樹相當著名,早期有防止飛沙侵襲之功能,被視為地靈龍穴,在二次世界大戰時,因為物資缺乏,地方人民則將乾枯的林投葉當作燃料,鬚根作為繩索穿魚鰓,樹葉製作成各種童玩。

與蚶寮鄰近的龍安里,最被地方熟知的土名為塭仔寮,林投內、外渡頭。「塭仔」是指貯水或養魚的地方,地方人士表示因為有水的緣故,象徵了「藏龍」之意,而有龍之處必會境內平安,因此推測「龍安」的出現,是來自與這樣的淵源。龍安里的產業與蚶寮相似,皆以農業為主,像是水稻、玉米、甘蔗最為普遍。

塭內蚶寮永昌宮(早期名為永昌堂,有別於子龍廟永昌宮)為蚶寮里與龍安里兩大村莊的共同信仰,而塭內蚶寮永昌宮雖地屬佳里區,但其宗教活動並非參與蕭壠香,而是與鄰近的西港慶安宮作為交陪,特殊的宗教氛圍與時代背景的使然,促使蚶寮與塭仔內在民國六十八年共同組織了金獅陣,參與三年一科的西港香至今。

民俗藝術具有歷史、文化與藝術之價值,同時也是代表庶民生活文化的展現,一代又一代的傳承,深植於民間而綻放民俗之美,人民與宗教、宗教與藝陣有著不可分割之關係,而民間藝陣則成為人民最有活力的代表。

金獅陣乃為蚶寮塭仔內兩地區村莊人民的共同記憶,在去年(2012年)印製的《再現蚶寮風華》中,曾有一頁的篇幅提到蚶寮塭仔內金獅陣的故事,可作為初步的簡單認識。在佳里區蚶寮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黃宏津先生的規劃下,認為金獅陣的民俗文化有必要留下更詳盡的記錄,在初步的協商中,將以田野調查的方式,進行相關參與人士的口述訪談,輔以攝影作影像記錄,透過文字書寫及圖片的搭配,更詳實地作整理記錄,提供當地居民、有興趣的民俗文化人士,成為文獻資料之參考。

在早年推動金獅陣成立的地方人士,以及參與陣頭表演的隊員裡,有些長者已經仙逝,而能接受採訪記錄的長輩大多已屆八十歲以上之高齡,礙於受訪者的身體因素與時間受限,因此在本次訪談的過程中,能獲得之資料有限,但已能將塭內蚶寮永昌宮成立金獅陣源由、藝陣之訓練方式、民國七十五年參加第一屆臺灣省觀光節舞獅比賽情形、金獅陣所面臨之困境與未來之期許整理記錄,以文字圖片方式呈現於此,以拋磚引玉之想,期盼對此民俗文化議題有興趣者,再深入研究探索。

    發表留言

    網站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