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者寫幕前 人物專訪

插畫家│鄭景文 不賣文具店只有畫作的鄭景文具店-人物專訪

2018-01-15

出生自彰化的「鄭景文」,沒有真的開一間文具店,而是用七年級的眼光與角度來省視腳下土地,更透過畫作傳遞他對社會議題的關懷。

誰是鄭景文?

太陽餅中沒有太陽,而文具店不賣文具,似乎也說得過去,何以這麼說呢?因為臉書粉絲團上的「鄭景文具店」,其實就是插畫家「鄭景文」作品發表的平台,用畫作展現對社會議題關注的他,在2013年中華區插畫獎競賽中,以《foolmosa》系列獲得最佳創作插畫及評審特選獎(FB搜尋:鄭景文具店)。

《foolmosa》系列其中三張,述說鄭景文對土地及社會的關懷,批判意識強烈,但卻引人省思。

「畫畫對我而言,是很直覺的舉動。」從小喜歡拿著彩色筆亂畫的鄭景文,笑著說:「長大後,發現那時把昂貴的繪本畫得亂七八糟的自己,真是好浪費。」

後來在升學主義觀念下,鄭景文選擇一個看起來跟畫畫有點相關,其實卻相差很遠的「工業設計系」,主要在做產品設計,畢業退伍後的他,發現自己還是喜歡畫畫,因
此開始尋找符合興趣的職業,最後在台南找到動畫美術工作,開始兩年多「吃人頭路」的上班族生活。

從兼職變成專職,鄭景文展開插畫家新生活

不過,對鄭景文來說,動畫美術的工作好像還是缺少了一點什麼。「動畫美術雖然離創作領域靠近了一些,可是缺少了個人想法,這個領域似乎都是比畫技、比畫面呈現的美感。」因緣際會下接觸了APP插畫的案子,從原本的兼職接案到最後離開穩定的職場、投入專職插畫領域,成為一人公司的SOHO族,初期倒也沒什麼曝光的想法,就這樣一直畫,慢慢地就有客戶主動找上門來,對此表示「自己很幸運」的鄭景文,因為跟其他專職插畫家相比,他看見許多創作者的真實生活──在面對現實壓力下,總是看起來苦哈哈的。
從決定轉為專職後順利走到現在,鄭景文認為,插畫可以如實傳達自己的想法,正因「很有自己的想法」,而能獲得大部分客戶的認同。目前會找他合作的業主,不會給予他太多畫作上的限制,都任他自行發揮,讓他擁有很多的創作空間,例如目前在台灣科學教育館二樓展出的「機械拉瓦節」常設展,共有他創作的十二幅畫作,鄭景文以
蒸氣龐克風格的空想圖,呈現拉瓦節過去為化學所貢獻的事蹟,透過作品產生連結與對話想像。

拉瓦節是近代科學之父,制定出化學物質命名原則等,創立化學物質分類的新體系,因法國大革命受牽連而被送上斷頭台。數學家拉格朗日對拉瓦節逝世感嘆:「他們只用一瞬間就砍下了這顆腦袋,但是再過一百年他們恐怕也無法得到同樣傑出的腦袋了。」
鄭景文以這句話發想、創作出「機械拉瓦節」,系列作品跳脫紀實畫風,以幻想、機械感方式呈現。

 

圖像,是鄭景文關注社會議題的最好媒介

在鄭景文的畫作中,有部分作品可以看見他對社會議題的關懷與個人觀察,像是2013年參加中華區插畫獎競賽的《foolmosa》系列,運用「循環(cycle)」、「回收(recycle)」兩個概念,透過畫作宣導不濫抓捕殺幼魚,讓魚兒能自然生長,推動海洋生態生生不息,也傳遞對環境的重視。
然而這份對環境議題的重視,並非與生俱來。鄭景文回憶起大學時,在南方影展看紀錄片的衝擊,他才發現原來衣食無缺的台灣,對比第三世界的貧窮國家,浪費太多的
資源。這一簇對環境關懷的小小火苗,燃燒至今,也讓他的畫作產生更強而有力的能量,不同於其他常見的可愛圖案或討喜的插畫,他堅持透過獨特的圖像,繼續喚起更多
人的關注。
他表示這是一件「不得不做」的事情,或許觀看的人少,但只要能一點一點引起注意,獲得大家對土地的重視與反思,那麼就值得了!

記者蘇茵慧、攝影臺大翔,原文刊於自由時報‧週末生活版2015.4.10E26

延伸閱讀

動物行為訓練師│吳乃江 建立人與動物的信任感-香港海洋公園

麵包師傅│林坤緯 台灣烘焙坊裡的世界麵包大賽季軍,為愛而生

創作者│楊士毅 用剪紙說故事 剪下黑暗體現美好生活

    發表留言

    網站文章分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