藝陣與宗教
藝陣也就是一般人所說的「陣頭」,通常在神明出巡遶境的行列中,以表演團體的方式出現,也就是指有技藝表演性質的民俗團體,亦有人稱為民間藝陣。主要是在廟會活動中,參與遊行的各種表演形式隊伍的總稱,通常陣頭帶有某種特定的宗教意義。藝陣的種類眾多,粗略認為可分為文陣、武陣、趣味陣頭、宗教陣頭、藝閣、香陣等,像是宋江陣、獅陣、龍陣就屬於武陣的範疇。
臺灣藝陣的出現是跟早期移民、迎神賽會有關,由於先民來臺開墾,需要渡過危險的黑水溝(臺灣海峽),到臺灣後則面臨瘴癘之氣、瘟疫、天災與環境問題,因此早期移民需要藉助宗教信仰的力量求得心靈的寄託。
最常見的就是這些先民會攜帶原鄉的守護神明當作庇護,到臺灣後則暫時供奉在自己家中奉拜,若是安定之後則會與附近居民一同建造廟宇,每逢神明生日舉行祭典以資答謝;之後若為求得居住安全,則舉行迎神賽會,用神明遶境來祈求平安,在這些活動中最熱鬧莫過於陣頭的表演,成為重要的娛神活動。因此藝陣的組成,大多是由廟宇祭祀圈內信徒的自發行為,主要表達崇敬的心理而為神明服務。
宋江陣與金獅陣之區別
早期臺灣的宋江陣並沒有獅子表演的出現,為來大概是為了熱鬧之用,加入了獅子的元素,後來在臺灣南部的宋江陣就出現了舞獅的表演,特別是在開始與結束時,通常會讓舞獅來擔任拜神與謝神的任務,慢慢地就有了舞獅團的出現。
有人認為金獅陣是由宋江陣演變而來,最後獨立成為陣頭。若要說兩者有何不同,可以發現宋江陣是以「頭旗」、「雙斧」作頭,而金獅陣則是以「獅頭」作領軍,獅頭是金獅陣的表演主角,雖然金獅陣表演的方式跟宋江陣很相像,其使用的兵器也跟宋江陣相似,但金獅陣主要是耍完獅頭後才有其他拳法的表演,像是單打、雙打和群打。
其中最特殊的乃是,金獅陣大多在曾文溪流域,而且陣隊中會有一位獅旦的角色,獅旦多由小孩子扮演,在表演時需要綁上紅彩帶,站在大人肩上舞動彩球,據說有引導獅神之作用。
除此之外,金獅陣在表演時,最讓觀眾喜愛就是刣獅、救獅的表演,刣獅就是殺獅的意思,在陣頭中會讓一位隊員手拿大刀,作追殺獅子的動作,而獅子為了躲避大刀,會奮力的左右、上下跳躍。最後則會讓大刀在頭部劃上一刀,而獅子則呈現受傷的模樣;之後則是救獅的表演,因獅子受傷而無法動作,所以會由隊員表演安撫包紮,最後獅子則會再起來舞弄,讓人看得津津有味。
本次主要記錄塭內蚶寮永昌宮的金獅陣,因此以下將介紹永昌宮陣頭所參與的西港香。
參與西港香
西港位屬臺南市西港區,早年此區為台江內海沿岸的漁村,水路開發早,從現今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到,西港區裡的村莊都離曾文溪不遠。西港香是由西港慶安宮所主辦,有趣的是:慶安宮雖主祀天上聖母,但最為人知卻是刈香的活動。
據早期文獻中可以發現,自從道光三年(1823年),慶安宮接辦「姑媽宮請水」活動後,逐漸在西港區有了名聲,而道光二十七年(1847年)因廟宇重建落成舉行第一科的王醮後,將遶境範圍擴大,慢慢的有了今天的名聲與成就。
西港香主要分為刈香和王醮兩個部份,剛開始本是西港仔堡境內的繞巡活動,後來隨著海岸線西移及台江陸浮而逐漸擴大範圍,而現在已經有超過九十八個以上的村莊參與,而塭內蚶寮的永昌宮就是其中之一。
而在西港香中最值得一看就是陣頭的表演,各個村莊有其代表陣頭,通常會在每科香舉行前一年的農曆十月後,會開始逐漸有動作,從這時候會開始「入館」,利用晚上的時間練習表演,越靠近香期則卻緊湊,其間也會擇期到各地區各廟去「探館」,一方面表示慰問,另一方面則是觀察各陣頭演練的結果,直到開始進入香期。
靠進當科香的日期時,各村莊各廟宇的陣頭也差不多準備完畢,於是在「請媽祖」之前選一日至慶安宮作「開館」的儀式,從頭到尾整套演出,公開展示這段日子以來的訓練成果,同時也是跟隊員宣告正式進入香期。
「開館」可說是整個香期中,將陣頭表演得最完全的一次,在之後的四天遶境活動中,各陣頭所表演的都只是簡單的拜廟禮,另外也會前往有「交陪境」關係的村莊或廟宇拜禮,互相交流達到聯誼效果。
無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