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說教育是場接力賽,每一棒都很重要;也有人說教育就像跑馬拉松,需要堅持才能抵達終點。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從 2011 年開始的「與未來有約」計畫,在 2013 年啟動募款機制,著力於「兒童及少年與青年多元技能暨就業培力方案」,支持需要教育資源的孩童及青少年,這不僅是接力賽,亦是馬拉松。
在這十年漫長賽道上,我們有陪跑者、有場邊啦啦隊,鼓舞著最重要的跑步者──孩子,以學習技能與扎根素養等方式,陪伴他們建立自我價值,勇敢迎向未來。我們發現,不管是接力賽或是馬拉松,跑者、陪跑者、啦啦隊,缺一不可。
老師跨越山海 只為與孩子相伴一刻
有時是一週,有時是兩週,總是會有不同的人,從台北、淡水、基隆、台南等地出發;有時是搭火車、有時是高鐵,更多的時候是開車,他們目的地有南澳、台東、基隆、三峽、大溪、後壁,有些地方靠山,有些地方近海,還有些地方必須繞著好長的彎路才能抵達,但這些出發的人們,心裡都有著堅定的方向。
他們是家樂福「與未來有約募款計畫」教育單位的老師,從台灣各地出發,前往有許多孩子在等待著他們的地方。孩子雖然無法移動,但孩子渴望改變、渴望被看見,所以老師來了,用自己的專長成為孩子的陪跑者,引領著孩子前進。
一點再多一點,就是教育持續的力量
教導台東孩子的書屋鼓藝老師呂藝芬、邱雅慧,隔週就要從台南啟程繞了南台灣一大圈,一趟來回約 400公里,晃晃蕩蕩在鐵路上數著一站又一站,長達八年的車票累計大概已經比鼓還高了。
從淡水來到南澳的精靈幻舞舞團老師,開車來回上百公里,從水的一方來到海的那端,一點一點把孩子僵硬肢體化成柔軟,轉化出充滿力量的舞姿。
總在下午搭車的青藝盟盟主余浩瑋,等著高鐵進站前往嘉義,披星戴月在夜色裡來去,來回 6 小時的車程奔波近 600 公里,就為上課2 小時;還有更多老師在正職結束後,趕著到各處與孩子見面,短短幾個小時相伴,就為了孩子發亮的眼神與期待。
陪伴,不只是導師
陪跑者還有在當地的教育單位老師們,他們隨時應援、有多重身分能瞬間轉換:他們見過孩子的脆弱與無助,也陪伴孩子度過練習時的挫折,這時他們是老師。
為了能夠了解孩子學習的困境,並在專業老師不在時陪伴孩子練習,當地老師也跟著孩子一起學習打鼓、寫程式語言、吹奏嗩吶,成為孩子的同學。
就像小草書屋創辦人林峻丞,他親自陪著孩子一起練習最難的吹嗩吶,失敗多次落淚大哭一場,接著與孩子再次拿起嗩吶,氣餒後再次吹響樂器,持續學習面對困難,公開表演時一同上台,彼此都是最佳夥伴。
當孩子上下課時,他們就要成為司機。
台東孩子的書屋杜羚說:「我們這邊老師要身兼多職,首要任務就是要會開車,因為這裡地理環境關係,孩子們家在遠遠近近不同地方,老師要能開車一個一個去把他們接到教室裡上課,下課後再一一送回。」
在課程上,老師能嚴格要求、能共同前進;在技藝之外,這情似家人般的親切與貼近,老師更是朋友與守護者,有著對孩子滿滿的愛。
謝謝,溫暖啦啦隊的加油打氣
不只是在教育路上陪跑的老師們,孩子們背後都有著無數的啦啦隊。這些啦啦隊,來自不同的身分組成,有消費者、有家樂福的店員,有基金會的夥伴,可能素不相識,但彼此理念相近。
消費者會在結帳完畢,朝「與未來有約募款計畫」的零錢箱投進硬幣,那代表著一種支持;還有家樂福的店員們,在工作之餘替零錢箱打扮,設計出不同花樣造型,有可愛逗趣的機器人、郵筒、抓娃娃機、彈珠檯、大豬公撲滿、鋼琴等角色,吸引消費者注意,期待能為零錢捐多招募些資源。
淡新店的夥伴藍玉婷曾說:「我來自原住民部落,小時候沒機會學習這些有趣的課程,成為家樂福一份子後,知道這些零錢能幫助偏鄉孩子,我希望能盡量讓大家看到零錢捐,發揮影響力,這也是我工作中感到最驕傲的時候。」
在全國家樂福分店裡都有像藍玉婷的存在,為了孩子正默默努力著,一起成就零錢捐。
零錢捐箱子裡的每一塊錢,是來自眾多啦啦隊們的加油打氣,一點一滴經店內夥伴清點入庫,用來支持國內七個教育單位,共十個計畫課程的進行,以不同的方式陪伴每個孩童成長。
零錢捐計畫的堅持,小就是改變的力量
這十年來,有孩子往專業科系持續升學、亦有孩子用專業謀求工作,抵達目標後再度出發挑戰自我;有更多的孩子懷抱著感恩的心,投身公益或回到原單位指導更小的孩子,成為另一種陪跑員。
這些曾感受陪伴溫暖的孩子,在長大之後願意回饋更多的愛與關懷,力量微小卻能持續向前,讓我們看見了「捐捐」不息帶來的正向循環,歷久彌新。
青藝盟盟主余浩瑋說 :「有能力的人願意分享,分享會讓世界因你而不同。」
玩轉學校共同創辦人林哲宇說 :「讓孩子變成一個新世代。」
當一塊錢、十元成為對孩子的愛,凝聚成足以改變未來的力量,創造更多美好可能,家樂福將繼續堅持,希望藉由零錢捐讓多需要幫助的人被看見,也與更多夥伴串連,朝下個十年邁進。
關於家樂福文教基金會
家樂福零錢捐計畫,你的每一塊錢,都是幫助他們前進未來的勇氣。
延伸閱讀
無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