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乃江(Paul)/動物行為訓練師
曾照顧過大貓熊、提升照顧貓熊的品質,現任香港海洋公園動物行為及環境豐容經理, 與各動物部門共同設計護理訓練及環境豐容(環境豐富化)項目(enrichment items),促進動物身心健 康、提高動物福祉。
報導 ‧ 攝影/記者蘇茵慧
近幾年來,友善動物的議題逐漸被關注,特別是在飼養動物的園區中更是被重視,其實在更早之前,香港海洋公園的護理人員吳乃江已投入其中,並透過動物行為訓練,努力實踐做到「友善動物」的目標,透過此次專訪請他談談動物行為訓練的重要性。
從1978年加入香港海洋公園動物護理工作的吳乃江,已有39 年的資歷,可說是見證了香港海洋公園的發展,從擔任動物助理、協助獸醫護理園內動物開始,他就真心喜愛上與動物 相處,工作期間照護過毛海獅、貓熊、長臂猿等,並且還推動「動物行為訓練」,讓動物園中照護動物的品質與水準更佳。
吳乃江表示,必須要更深入的去為動物著想,從站在動物的高度、 角度去思考,動物們需要的是什麼?不只是身體生理上的健康,甚至他還思考到動物心理上的愉快。
推動「動物行為訓練」, 建立動物與人之間的互信
兼顧動物身、心的健康想法,這樣的理想或許在現在較為普遍,但吳乃江更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提出並努力實踐,首創多項的動物行為訓練,配合醫療需求,讓動物園中動物們的生活及健康獲得很大的幫助,甚至在2009年受台北動物園邀請,來到台灣開設動物行為訓練工作坊,指導台灣的護理人員們如何發掘動物需求,對動物更友善、 更貼近動物的需求來照護牠們,可說是在亞洲地區的推動先聲。
吳乃江表示,了解動物行為與習性是動物訓練員、了解動物健康與醫療的是獸醫師,而「動物行為訓練」與「環境豐富化」就像一雙筷子,必須同時進行才能發揮功用,有別於傳統動物行為訓練是以強 迫、威嚇的方式,現代的動物訓練最重要則是建立人與動物之間的信任感,藉由信任感提升訓練行為的穩定度,並且加入獸醫師的醫療需求,讓動物能獲得更好的醫療照護。比如透過平日的動物行為訓練, 在醫療檢查時就可以避免施打麻醉的高風險,讓醫護人員可以幫大貓熊、海獅、鸚鵡自在抽血,或讓貓熊自己可以閉氣接受超音波掃描等舉動,即便是現在聽來,都還是讓人感到相當不可思議!
愛護動物是一生志業
如果訓練成效不佳,吳乃江會說:「動物不笨、動物沒有錯,是 我們不夠了解牠。」用這句話提醒團隊同仁,並且嚴禁對動物施以懲處,他認為應該用鼓勵的方式來訓練動物行為,就如同教育自己的孩子般。正或許是他能與園區中的動物們和諧親密的關鍵。用對待自家 孩子般的愛來面對動物,吳乃江的時間幾乎都奉獻給海洋公園裡的動物,雖然他曾經短暫養過一隻狗,但沒多久就感悟到自己並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牠,而最後送回給原主人,他說養寵物不應該只是主人開心,必須要動物也開心健康才是對等重要,足見吳乃江無私奉獻的愛。在香港海洋公園成立屆滿40年的現在,一路走來持續推動著保育及友善動物的理念,成為鄰近國家的模範,讓動物園不只具有教育意義,更彰顯出人與動物間能達到互相信任的珍貴價值。
動物行為訓練師設計各種教具及改變貓熊的生活環境,讓貓熊們可以在園區中多活動,激發好奇心產生探索慾望。擺放食物球的白色圓柱,使用火紋粗咖啡色圖騰,讓視覺不靈敏的貓熊較能清楚看見。
原文見刊於自由時報週末生活版‧2017.03.26‧E11
延伸閱讀:
無留言